当前位置:陕西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学院新闻>>正文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培养方案(2019版)
2019-07-20 16:34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立足陕西,面向全国,注重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需要,能运用相关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解决高分子材料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在功能性精细高分子材料领域具有竞争优势,并能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材料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发展规划制定生产经营管理等工作的复合型工程人才。

本专业学生在毕业5年左右,经过自身学习和行业实践的锻炼,能达到以下具体培养目标: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职业道德素养、社会责任感和环保意识,社会可持续发展观念,能够胜任所从事的岗位并积极服务行业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培养目标2(专业能力)具备熟练运用学科专业知识和使用现代工具的能力,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对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研究、设计和开发以及对设备改造升级的工程能力,能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综合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

培养目标3(职业定位):熟悉行业发展现状及动态,能够参与或独立从事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材料研究、工艺设计、技术开发、市场开拓发展规划制定生产经营管理。

培养目标:具有良好的沟通能力、交流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能够在团

队中作为技术骨干或主要负责人有效地发挥作用

培养目标5(自我发展):具有国际视野,同时具备竞争意识、持续学习和自我完善的能力。

二、毕业要求

毕业要求工程知识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及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语言工具用于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的表述。

1.2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用于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并求解。

1.3能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应用于推演和分析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及成型加工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1.4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及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

毕业要求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性能产生影响的材料组成、结构、生产工艺及相关设备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用于识别和判断高分子合成、生产及成型加工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2.2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高分子合成、生产及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2.3能认识到解决高分子生产和成型加工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2.4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高分子生产和成型加工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借助文献研究,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加工及性能调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功能性精细高分子材料产品,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通过掌握高分子材料和工程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3.2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完成特定需求单体、设备、工艺流程和精细高分子产品的设计

3.3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全过程能够用图纸、设计说明书、数据图表或实物等形式,呈现产品和工艺的设计/开发方案,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3.4能够在高分子相关产品、单元和工艺流程的设计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实验设计、实验实施、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的能力,并综合相关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结合文献研究,采用科学方法调研和分析高分子材料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4.2可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4.3能够根据高分子相关的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搭建实验装置,安全、有效、合理地开展实验,并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

4.4对高分子合成、表征和成型加工的实验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的能力,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工程工具,能够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及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对高分子材料设计、生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

5.3能够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和资源,具有运用合适的现代工具的能力,能够预测和模拟高分子材料合成、设计、生产及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理解模拟和预测的局限性。

毕业要求工程与社会:了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及成型加工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基于高分子材料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能够对工程实践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及成型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6.2具有材料相关的工程及社会实践经历,了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及成型加工的相关工程背景知识,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上述工程活动的影响。

6.3能够分析和评价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及成型加工的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成型加工及开发应用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建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高分子材料生产、成型加工及开发应用等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

7.3评价高分子材料及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毕业要求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意义及其影响,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素养。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8.3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能够在本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个人和团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的意义和作用及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9.2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9.3理解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在团队中起到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指挥作用。

毕业要求沟通:能够就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及性能调控等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备撰写报告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能够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就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及性能调控等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10.2至少掌握一门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能够阅读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项目管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理解高分子领域工程活动及产品的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并掌握其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和问题。

11.2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下的工程活动中。

毕业要求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够认识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12.2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需求,采用合适方法不断学习,具有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三、本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分析

毕业要求对培养目标的支撑分析:

培养目标1:要求学生具有健全人格和良好的人文素养,遵守职业道德,具有社会责任感,具备法律、安全和环保等意识,能够积极服务国家与社会,需要学生理解和评价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毕业要求7),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树立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履行责任(毕业要求8),能就专业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和社会大众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并具有较好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交流(毕业要求10),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能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和科技的需求和发展(毕业要求12

培养目标2:要求学生具有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科学等学科知识的能力,能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解决方案,需要学生通过学习和运用工程知识(毕业要求1)、对遇到的专业实际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毕业要求2)、在理解高分子材料及其相关行业的政策和法规基础上提出合理的解决方案(毕业要求3和6)、对提出的解决方案或设计路线能基于科学原理和科学方法进行研究(毕业要求4)、并能选择和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或工具进行预测与模拟(毕业要求5),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培养目标3:要求学生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能承担高分子材料领域的设计、研发和管理等工作,达到工程师执业水平,需要学生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毕业要求4),在解决方案中体现创新意识(毕业要求3),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毕业要求6),能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社会责任(毕业要求8),并能在工作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毕业要求9

培养目标4:要求学生具有良好的交流沟通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需要学生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专业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毕业要求6),富有团队协作精神,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毕业要求9),掌握外语和专业英语,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毕业要求10),理解和掌握项目管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毕业要求11

培养目标5要求学生具有国际化视野,能够通过继续教育更新知识,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完善能力,并能适应社会发展的要求,需要学生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毕业要求4),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具备从事高分子材料领域生产经营与组织管理能力毕业要求9),具有国际化视野,需要学生学会一门外语,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交流(毕业要求10),养成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习惯,不断学习和适应社会的发展(毕业要求12)。

1专业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支撑关系


培养目标1

培养目标2

培养目标3

培养目标4

培养目标5

毕业要求1





毕业要求2





毕业要求3




毕业要求4



毕业要求5





毕业要求6



毕业要求7





毕业要求8




毕业要求9



毕业要求10



毕业要求11





毕业要求12




四、标准学制与授予学位

主干学科: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修业年限: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五、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表


专业培养计划

课程类别

课程性质

课 程
编 号

课 程 名 称


总学时

讲课

实验

上机

实践

考试学期

各学期学时分配

1

2

3

4

5

6

7

8

公共基础课


11131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48

32



16


32







111320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5

96

60



36




30

30





1110304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1.5

32

24



8


24







1113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48

32



16


32







1108101-07

形势与政策教育

1

28

28





4

4

4

4

4

4

4


1110321-4

大学英语

15

240

240




14

72

72

48

48





1112001-04

体育

4

120

120





30

30

30

30





1100011

创新创业基础

1

16

16









16




1114202

军事理论

0.5

16

16





16








1100010

项目管理

1

24

24









24




1114101-4

职业生涯规划及就业指导

2

32

16



16


6


4


4

2




安全教育


6














小计

36.5

700

608

0

0

92


216

106

116

112

48

6

4

0

通识教育课


科学与文化类

应获得8学分










文学与艺术类










公民与社会类










民主与法制类










小计

8







36

36

36

36





合计

44.5

700

608

0

0

92


252

142

152

148

48

6

4

0

化工类学科基础课

必修课

2110129-30

高等数学

11.5

184

184




12

92

92







2110136

线性代数

2

32

32





32








21101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2.5

40

40




2


40







2110201

大学物理A

5

80

80




3



80






2106129-02

无机及分析化学

5.5

88

88




1

48

40







2106119-20

有机化学A

5.5

88

88




3



48

40





2106121-22

物理化学A

5

80

80




4



40

40





2106206-07

化工原理A

6

96

96




5




56

40




2105208

工程制图A

3.5

56

48


8



48








2105308

工程力学

2

38

32

6



3



32






2105105

机械基础B

2

38

32

6



4




32





2109507

电工与电子技术

3

50

40

10



4




40





合计

53.5

870

840

22

8

0


220

172

200

208

40

0

0

0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础课

必修课

3106402

高分子化学  

4

64

64




5





64




3106403

高分子物理

4

64

64




5





64




3206308

化工环保与安全

2

32

32




5





32




小计

10

160

160

0

0

0


0

0

0

0

160

0

0

0

选修课

3206406

高分子设备基础

2

32

32









32




3206407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双语)

2

32

32










32



3206403

绿色化学

2

32

32









32




3206401

高分子合成工艺

2

32

32










32



3206404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2

32

32











32


3206109

胶体化学

2

32

32










32



3206408

现代仪器分析

3

48

48










48



4206102

纳米材料化学

2

32

32











32


小计

17

272

272

0

0

0


0

0

0

0

64

144

64

0

专业限选要求

8.5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课

必修课

4106402

高分子成型加工

3

48

48




6






48



4106407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

2

32

32




7







32


小计

5

80

80

0

0

0


0

0

0

0

0

48

32

0

选修课


















4106404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2

32

32










32



4206406

功能高分子材料

2

32

32










32



4106406

精细高分子化学品

2

32

32










32



4106403

塑料及橡胶概论

2

32

32









32




4206407

聚合物的界面与表面  

2

32

32










32



4206408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1

16

16










16



4206409

高分子流变学  

2

32

32










32



4206410

涂料与粘合剂  

2

32

32










32



4206404

生物医用高分子材料

2

32

32











32


4206227

应用电化学

2

32

32











32


4106108

波谱分析

2

32

32











32


小计

21

336

336

0

0

0


0

0

0

0

32

208

96

0

专业限选要求

10.5















总计

132

1810

1688

22

8

92


472

314

352

356

248

54

36

0

实 践 教 学

课内实践

综合教育

入学教育

0.5





1


1








军训

1





2


2








公益劳动

1





1










毕业教育

1





1









1

实验

计算机基础

1







通过式






物理实验A

1.5

40


40






40






无机及分析化学

2.5

60


60




30

30







有机化学A

1.5

40


40






20

20





物理化学A

1.5

40


40






20

20





化工原理A

0.5

18


18







9

9




高分子化学实验

2.5

50


50








50




高分子物理实验

1

20


20








20




高分子仪器分析实验

1

20


20









20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2.5

50


50









50



课程设计

化工原理

1

1










1




机械基础B

1

1










1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

2

2












2


实训与实习

创新创业训练

0.5

0.5










3




认识实习

1

1







1







工程训练

2

2








2





电子实习

2

2










2



生产实习

3

3











3


毕业实习
毕业设计(论文)

17

17













17

小计

48.5















课外实践

必修

社会实践(Ⅰ)

1















选修

学年论文/作品



应获得
7学分













各项竞赛

2

3













科技活动

1













行业证书














校园文化活动

6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社会实践(Ⅱ)

1














小计

8















总计

56.5















备注:标注考试学期的课程考核方式为考试,未标注考试学期的课程考核方式为考查。


2专业必修课程的先修关系图

六、与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四类课程及其比例

2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

通用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性质

所属知识领域

数学与自然科学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2110129-30

高等数学

11.5

必修

数学

2110136

线性代数

2

必修

数学

2110118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2.5

必修

数学

2110201

大学物理A

5

必修

物理

物理实验A

1.5

必修

物理

2106129-02

无机及分析化学

5.5

必修

化学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2.5

必须

化学

合计

30.5

占总学分比例16.2%

3与本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工程基础类、专业基础类与专业类课程

通用

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性质

所属知识领域

工程基础类课程、专业基础类课程与专业类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30%)

2106206-07

化工原理

6

必修

化工类

2105208

工程制图A

3.5

必修

机械设计基础类

3105206

工程力学

2

必修

力学类

2105105

机械基础B

2

必修

机械设计基础类

2109507

电工电子技术

3

必修

电工电子

2106119-20

有机化学

5.5

必修

化学

有机化学实验

1.5

必修

化学

2106121-22

物理化学A

5

必修

化学

物理化学实验

1.5

必修

化学

3106402

高分子化学

4

必修

材料类

3106403

高分子物理

4

必修

材料类

3206308

化工环保与安全

2

必修

材料类

4106402

高分子成型加工

3

必修

材料类

4106407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

2

必修

材料类

3206406

高分子设备基础

2

选修

材料类

3206407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双语)

2

限选

材料类

3206403

绿色化学

2

选修

材料类

3206401

高分子合成工艺

2

选修

材料类

3206404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2

选修

材料类

4106404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2

选修

材料类

4206406

功能高分子材料

2

选修

材料类

4106406

精细高分子化学品

2

选修

材料类

4106403

塑料及橡胶概论

2

选修

材料类

4206407

聚合物的界面与表面

2

选修

材料类

4206408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1

选修

信息

共计(必修)

45

占总学分比例24%

共计(选修)

19

占总学分比10.1%

合计

64

占总学分比34.1%

4 工程实践与毕业设计(论文)

标准要求

课程性质

课程名称

学分

所属知识领域

实验课程与

实践环节(至少占总学分的20%

综合教育(共3.5学分)

必修

入学教育

0.5

综合教育类

必修

军训

1

必修

公益劳动

1

必修

毕业教育

1

实验课程(共8.5学分)

必修

计算机基础

1

计算机科学

必修

化工原理实验

0.5

自然科学

必修

高分子化学实验

2.5

自然科学

必修

高分子物理实验

1

自然科学

必修

高分子仪器分析实验

1

自然科学

必修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2.5

材料工程

课程设计(4学分)

必修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1

自然科学

必修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1

一般工程基础

必修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2

材料工程

实训与实习(共10.5学分)

必修

创新创业训练

0.5

一般工程基础

必修

认识实习

1

材料工程

必修

工程训练

2

一般工程基础

必修

电子实习

2

一般工程基础

必修

生产实习

3

材料工程

必修

毕业实习

2

材料工程

毕业设计(论文)(15学分)

课外实践(共8学分)

必修

社会实践(

1

实践类

选修

学年论文/作品

应获得7学分

各项竞赛

科技活动

行业证书

校园文化活动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

社会实践(


学分小计

49.5

占总学分的26.2%

5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

通用标准

课程代码

课程名称

学分

课程性质

所属知识领域

人文社会科学类通识教育课程(至少占总学分的15%)

111310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2.5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13201-2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5.5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10304

中国近现史纲要

1.5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134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2.5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08101-07

形势与政策教育

1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10321-4

大学英语

15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12001-04

体育

4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00011

创新创业基础

1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14202

军事理论

0.5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00010

项目管理

1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1114101-4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2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安全教育


必修

人文社会科学

通识教育课

科学与文化类

应获得8学分

选修

人文社会科学

文学与艺术类

选修

人文社会科学

公民与社会类

选修

人文社会科学

民主与法制类

选修

人文社会科学

合计

44.5

占总学分比利23.6%

七、课程体系与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矩阵

毕业要求

知识与能力要求

支撑课程

课程支撑度

权重赋值

1工程知识: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专业知识应用于解决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及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


1.1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语言工具用于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的表述。

高等数学

H

0.3

无机及分析化学

M

0.2

大学物理A

M

0.2

机械基础B

L

0.1

高分子化学

M

0.2

1.2能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的基本原理用于高分子材料工程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并求解。

线性代数

M

0.2

物理化学

H

0.3

电工与电子技术

M

0.2

工程力学

L

0.1

高分子物理

M

0.2

1.3能将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科学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应用于推演和分析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及成型加工应用中的复杂工程问题。

有机化学

H

0.3

化工原理

M

0.2

塑料及橡胶概论

H

0.5

1.4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高分子材料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应用于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及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

高分子化学

H

0.4

高分子成型加工

M

0.2

高分子物理

H

0.4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对高分子材料及其制品性能产生影响的材料组成、结构、生产工艺及相关设备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分析,以获得有效结论。

2.1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用于识别和判断高分子合成、生产及成型加工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关键环节。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B

M

0.2

有机化学

L

0.1

高分子化学

M

0.2

高分子物理

H

0.3

高分子设备基础

M

0.2

2.2能够基于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正确表达高分子合成、生产及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高分子成型加工

H

0.3

工程力学

M

0.2

高分子合成工艺

M

0.2

精细高分子化学品

H

0.3

2.3能认识到解决高分子生产和成型加工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求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H

0.4

功能高分子材料

H

0.3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L

0.1

毕业实习

M

0.2

2.4能综合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和高分子材料与工程的基本原理,分析高分子生产和成型加工中涉及的复杂工程问题的影响因素,借助文献研究,获得有效结论。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M

0.2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

H

0.4

毕业设计(论文)

H

0.4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在生产加工及性能调控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设计解决方案,开发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生产设备、工艺流程和功能性精细高分子材料产品,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并综合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3.1通过掌握高分子材料和工程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聚合物的界面与表面

L

0.1

塑料及橡胶概论

H

0.3

机械基础B

M

0.2

高分子成型加工

H

0.4

3.2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完成特定需求单体、设备、工艺流程和精细高分子产品的设计

高分子设备基础

H

0.3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

L

0.1

高分子合成工艺

M

0.2

精细高分子化学品

H

0.4

3.3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产品设计全过程能够用图纸、设计说明书、数据图表或实物等形式,呈现产品和工艺的设计/开发方案,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

化工原理课程设计

H

0.3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M

0.2

工程制图A

M

0.2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H

0.3

3.4能够在高分子相关产品、单元和工艺流程的设计中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制约因素。

化工环保与安全

H

0.3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M

0.2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

0.3

生产实习

M

0.2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采用科学方法对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加工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具备实验设计、实验实施、产品检测、数据分析的能力,并综合相关信息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4.1能够基于相关科学原理,结合文献研究,采用科学方法调研和分析高分子材料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聚合物共混与复合材料

M

0.2

聚合物的界面与表面

H

0.3

高分子合成工艺

H

0.3

高分子成型加工

M

0.2

4.2可根据高分子材料与工程领域研究对象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方案。

无机及分析化学实验

M

0.2

化工原理实验

M

0.2

有机化学实验

M

0.2

物理化学实验

M

0.2

高分子仪器分析实验

M

0.2

4.3能够根据高分子相关的实验方案构建实验系统,搭建实验装置,安全、有效、合理地开展实验,并能够正确采集、整理实验数据。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H

0.5

高分子物理实验

M

0.2

高分子化学实验

H

0.3

4.4对高分子合成、表征和成型加工的实验结果具有分析和解释的能力,能够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结论。

高分子物理实验

H

0.3

高分子化学实验

M

0.2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双语)

M

0.2

毕业设计(论文)

H

0.3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信息技术工具和工程工具,能够对相关复杂工程问题进行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5.1了解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工具及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双语)

H

0.6

机械基础课程设计

L

0.1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H

0.3

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模拟软件对高分子材料设计、生产、成型加工等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和设计。

高分子仪器分析实验

H

0.6

毕业设计(论文)

H

0.4

5.3能够开发、选择、使用恰当的技术和资源,具有运用合适的现代工具的能力,能够预测和模拟高分子材料合成、设计、生产及成型加工过程中的复杂工程问题,并能理解模拟和预测的局限性。

计算机基础

M

0.2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

H

0.4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H

0.4

工程制图A

L

0.1

6工程与社会:了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及成型加工环节相关的法律、法规,基于高分子材料相关工程背景知识,能够对工程实践方案进行合理分析,评价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6.1了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及成型加工等方面的技术标准体系、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和企业健康、安全和环境(HSE)三位一体的管理体系。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M

0.2

生产实习

H

0.6

项目管理

M

0.2

6.2具有材料相关的工程及社会实践经历,了解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及成型加工的相关工程背景知识,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上述工程活动的影响。

工程训练

H

0.3

认识实习

H

0.6

社会实践

L

0.1

6.3能够分析和评价高分子材料制备、生产及成型加工的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化工环保与安全

M

0.2

绿色化学

M

0.2

毕业实习

H

0.6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正确理解和评价针对高分子材料的生产、成型加工及开发应用等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7.1知晓和理解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和内涵,建立环境和可持续发展的意识。

化工环保与安全

H

0.4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H

0.5

认知实习

L

0.1

7.2能够站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思考高分子材料生产、成型加工及开发应用等工程实践的可持续性。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H

0.4

绿色化学

H

0.6

7.3评价高分子材料及产品周期中可能对人类和环境造成的损害和隐患。

环境友好高分子材料

H

0.8

毕业实习

M

0.2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高分子材料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8.1理解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意义及其影响,了解中国国情,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人文知识、思辨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素养。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0.3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H

0.3

形势与政策教育

M

0.2

中国近代史纲要

M

0.2

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通识教育课

M

0.2

生产实习

H

0.8

8.3理解工程师的职业性质与社会责任、能够在本专业工程实践中自觉履行责任。

毕业实习

H

0.6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H

0.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L

0.1

9个人和团队: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的意义和作用及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在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9.1理解多学科背景下团队的意义和作用,能够与其他学科的成员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军事理论(含军训)

M

0.2

项目管理

M

0.2

创新创业基础

H

0.4

电子实习

M

0.2

9.2具备一定的人际交往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能够在团队中独立或合作开展工作。

体育

L

0.1

课外实践

H

0.6

创新创业训练

H

0.3

9.3理解高分子材料研发、生产团队中每个角色的定位与责任,能够在团队中起到一定的组织、协调和指挥作用。

高分子化学实验

M

0.2

高分子物理实验

M

0.2

高分子成型加工实验

H

0.4

毕业实习

M

0.2

10沟通:能够就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及性能调控等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0.1具备撰写报告和设计说明书的能力,能够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就高分子材料的设计、生产、成型加工及性能调控等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塑料制品与模具设计课程设计

H

0.3

课外实践

L

0.1

毕业设计(论文)

H

0.6

10.2至少掌握一门对外交流的语言工具,能够阅读本专业及其相关领域的外文文献,了解专业领域的国际化发展趋势和研究热点。

大学英语

H

0.5

文献检索与科技写作

M

0.2

功能高分子材料

H

0.3

10.3具备跨文化交流的语言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专业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大学英语

M

0.2

聚合物材料表征与测试(双语)

H

0.8

11项目管理: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理解并掌握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1.1具有系统的工程实践学习经历,理解高分子领域工程活动及产品的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并掌握其中涉及的重要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和问题。

生产实习

H

0.6

社会实践

H

0.3

创新创业基础

L

0.1

11.2能够将相关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下的工程活动中。

项目管理

H

0.5

毕业实习

H

0.3

创新创业训练

M

0.2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12.1能够认识不断学习的必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H

0.3

认识实习

H

0.4

通识教育课

H

0.3

12.2 能够针对个人或职业发展需求,采用合适方法不断学习,具有对技术问题的理解能力、归纳总结的能力和提出问题的能力。

毕业教育

M

0.2

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

H

0.5

课外实践

H

0.3

注:

相关机制

(一)课程质量评价机制

课程质量评价是质量监控的核心,也是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的依据。面向产出的课程质量评价聚焦学生的学习成效和能力培养,课程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必须与该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相匹配。为规范课程质量的评价工作,陕西科技大学化学化工学院制定了课程质量评价工作办法和教学质量考评方法为提高教学教育质量,推进教学改革,客观全面的评价教师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重要的制度保证

1. 评价对象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各类理论和实践课程。

2. 评价目的

客观判定课程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相关的课程目标的达成情况。通过评价的结果改进课程质量,改进教学方法,实现课程目标,有效支撑毕业要求。

3. 评价依据

课程质量评价依据首先是通过对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各种教学活动(包括考试试卷成绩及分析报告、平时表现、作业、大作业、实验报告、实习报告、设计报告、毕业论文等)的课程成绩结果等材料来进行直接评价。其次,通过课程质量评价依据是通过课程问卷,进行学生自我评价。

4. 评价周期

每年一次

5. 评价主体

课程质量评价小组由教学副院长任组长。主要人员有:专业负责人、课程负责人、任课教师。此外间接评价的主体为学生

6. 评价方法

本专业课程质量评价主要采取课程直接评价、学生自我评价的间接评价种方式。本专业课程质量直接评价方式通过学生的各类学习成果对课程目标的达成进行评价,用于发现课程质量中存在的问题。任课教师对学生的各类课程学习成绩进行考核,对各类课程学习效果的合理性进行确认,并将各类课程学习成果按照课程目标划分到不同的课程目标上,按照不同的课程目标进行多类考核综合评价。任课教师根据评价结果汇总,分析学生课程质量达成情况。本专业通过学生自评方式对课程质量进行间接评价,侧重对学生的自我收获进行评价。任课教师根据课程大纲,设计与课程目标相关的课程问卷,并由专业负责人审核课程问卷的合理性。审核后,由任课教师发放问卷,学生根据个人情况填写课程问卷。任课教师将课程问卷的结果进行统计汇总,并分析学生的课程情况。

7.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评价方法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采用课程成绩直接评价与课程问卷调查间接评价结合的方法。

课程成绩直接评价法

为反映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高评价的可操作性和工作效率,本专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的直接评价方法通过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支撑的权重赋值和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进行评价。从参加该课程学习的所有学生中抽取一个自然班学生或随机抽取30名学生获得的该课程成绩为样本,对毕业要求中的各个指标点进行达成评价。其中以本专业逐条分解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相应的课程,根据课程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支撑强度确定每门课程的权重赋值,支撑每个指标点的权重赋值之和为1;以课程(包括实践教学在内的所有教学环节)考核材料作为评价结果,计算相应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实际值。

对于每门课程,首先由课程责任教授完成课程考试命题质量分析审核表,由专业教研室主任核查命题与教学目标的对应关系,定的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各评价依据,以样本中该指标点各评价依据的平均得分与该指标点目标分值的比值作为该指标点达成情况的评价值。指标点的评价依据可以是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含测验、大作业、课程报告等)、实验(实习、设计)报告、毕业论文等。

例如:如果采用试题和平时成绩共同作为一个指标点评价依据,针对某课程学习的所有学生中一个自然班学生获得的该课程成绩为样本,对毕业要求中的各个指标点直接评价值(Ci)进行计算,计算公式如下:

考核成绩占比,通常为70%60%;平时成绩占比,通常为30%40%

课程问卷调查间接评价法

除上述课程成绩直接评价法外,为充分反映全体学生的学习情况并提高评价的全面性,了解学生对相关知识掌握的程度,学院教育教学指导分委员会于每学期末组织上课学生对课程进行问卷调查评价(附件4-40),获取学生对课程对应毕业要求各指标点的间接评价,同时分析评价结果,给出课程改进建议,并将评价结果反馈给主讲教师,主讲教师对评价结果制定课程教学改进的方案和具体措施。课程调查文件分为五个等级,每个等级对应的分值分别为54321,根据学生对课程指标点的评价按照下式计算达成值。

8. 评价反馈

通过课程直接评价、学生自我评价和督导间接评价方法的评价结果对课程质量结果综合分析,将结果反馈给任课教师,持续改进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多个方面,实现课程目标,有效支撑毕业要求。评价结束后,根据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部分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对于直接评价结果部分,形成“试卷分析报告”、“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试命题质量分析审核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记录文档”等文档,且明确注明是否“达成”。

(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机制

1. 评价对象

考虑评价结果的准确客观,取我院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全日制全体本科生进行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

2. 评价原理

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及系主任、副主任定期对教师的课程教学环节进行评价,通过对课程考核材料与本专业毕业要求中对学生知识、能力、素质培养要求的吻合性、考核成绩分布的合理性、试题的难易程度、具体课程改革的内容等进行分析和评价,及时发现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与相关教师沟通,及时改进,以提高教学质量。同时对课程(包括实践教学)达成毕业要求的情况进行评价,根据每门课程达成情况评价结果,判定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结果。

3. 评价周期

课程达成度评价作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中的重要基础,其评价周期为每年1次,从课程的角度对修读该课程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反映课程目标实现情况,为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提供基础。毕业要求达成度的评价周期为每四年1次,完整跟踪某届学生从入学至毕业的学习轨迹,反映学生毕业要求达成的总体情况。

4. 评价机构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由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全面领导与实施,具体见表1。化学与化工学院成立了由教学院长为组长,高分子材料工程系主任为副组长,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任课教师、骨干教师代表为小组成员的评价小组。在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生产实习、毕业实习环节聘请1名校外工程师参与评价。

6 评价活动与评价机构人员

评价活动

参与人员或机构

评价工作负责人,统筹协调评价工作

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

制定评价标准与评价方法,审核毕业要求指标点分解的合理性

学院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

确定各指标点的支撑教学环节及权重值设定

学院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系主任、相关任课教师


组织评价工作、实施评估、收集数据

学院分管教学副院长、分管学生工作副书记、系主任、任课教师

分析数据并专业评价表

系主任、任课教师

培养计划、教学大纲的修订与完善

院长、教学指导委员会、系主任

持续改进工作

任课教师

5. 数据来源

A. 直接评价的数据主要来源于各门课程考核材料,包括:考试、测验、大作业、实验(实习、设计)报告、课程报告等。各类课程的评价依据见表2

7 各类课程的评价依据

课程

评价依据

必修课程

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有实验)、大作业成绩

选修课程

课程报告/试卷成绩、平时成绩、实验成绩(有实验)

实验课程

实验报告、平时成绩

课程设计

设计说明书、图纸、平时成绩

实习课程

实习报告、实习笔记、平时成绩、考核成绩

毕业论文(设计)

开题报告、开题报告考核表、设计说明书(论文)、图纸、答辩成绩

B. 间接评价数据主要来源为问卷调查表数据,包括院本科教育教学指导分委会进行的课程问卷调查;应届毕业生关于毕业要求达成度自我评价的问卷调查表。

C. 社会反馈验证数据主要来源于用人单位对应届毕业生能力的反馈调查。

6.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标准

根据评价达成的结果及达成情况,形成“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记录文档,包括“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课程对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记录文档”、“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表”和“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汇总表”等。根据陕西科技大学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本专业毕业学生学分绩点需达到1.5可获得学士学位,学分绩点1.5对应学生平均成绩为65分,因此确定各项毕业要求的评价值大于或等于0.65“达成”,低于0.65“未达成”

7. 毕业要求达成情况评价标准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方法是基于课程教学目标达成情况的直接评价法和基于问卷调查的间接评价法。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以直接评价为主,间接评价为辅,并结合用人单位的社会反馈进行验证,根据最终获得的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结果,分析数据提出整改措施,用于持续改进。

直接评价法

对于每一指标点,由系主任组织本专业教师讨论研究,以课程学分为参考依据,并综合考虑课程对毕业要求及指标点的支撑强度和课程属性,给出权重赋值Wi的预定方案,经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通过,确定每门课程的权重赋值Wi。通过对上述课程达成情况的评价,对支撑课程达成情况进行评价,获得该课程对应某指标点的达成值(Ci),该课程对应某指标点的权重赋值为Wi,该毕业要求下某课程对应某指标点的评价值(即为Pi)计算公式为:

Pi=Wi×Ci

将某指标点下对应n门课程的评价值均按上述方法进行计算分别得P1P2P3Pn,则该指标点的评价值P=P1+P2+P3+…+Pn

计算各门课程评价结果,求出相应的指标点达成度评价结果,取各达成度最小值作为该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评价值。依“评价机制”规定的合格标准,明确该项毕业要求评价结果是否“达成”。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评价值 = Min(指标点达成度评价值)

间接评价法

首先根据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12项毕业要求,制定本专业学生毕业时应达到的12项毕业要求,根据本专业毕业要求设计相关调查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表”(见附件)。问卷调查采用5分制,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分为“非常认同”、“基本认同”、“一般认同”、“基本不认同”和“非常不认同”,对应分值分别为54321,问卷中毕业要求间接评价值按照下式计算:

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

最终综合各评价方式的评价值对毕业要求进行评价:毕业要求达成度=直接评价值×0.7+应届毕业生间接评价值×0.3

毕业要求达成度的阈值,是根据本专业学生生源、毕业生和教师对毕业要求达成情况的反馈以及陕西科技大学学位授予的相关规定,确定各项毕业要求的评价值大于或等于0.65“达成”,低于0.65“未达成”

社会反馈验证

用人单位根据应届毕业生入职一年的工作表现,对毕业要求各指标点满意度评估,填写相关调查问“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表”(见附件),与计算获得的达成度评价值进行验证。问卷调查采用5分制,毕业要求的达成情况分为“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一般满意”、“基本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对应分值分别为54321,获得的社会调查结果及时反馈给评价机构。

8. 评价结果及反馈

评价结束后,根据直接评价和间接评价两部分结果进行分析和反馈。对于直接评价结果部分,形成“试卷分析报告”、“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课程考核合理性确认表”、“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记录文档”等文档,且明确注明是否“达成”。课程达成度评价结果一经完成立即通知相应教师,敦促教师将持续改进措施落实到后续整个教学过程中,针对评价反映出的问题进行及时整改。以上评价形成的记录文档均由学院教务管理人员妥善保管。毕业要求达成情况分析评价结果一经完成即刻反馈教学管理部门和专业负责人,敦促专业针对存在问题及时修订和完善培养方案,并由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监督,在后期教学实践过程中持续改进,直至其评价合格。

对于间接评价结果,评价结束后,形成包括“课程达成度评价调查表及分析报告”、“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应届毕业生问卷调查表”、“毕业要求达成度评价-用人单位问卷调查表”等记录文档,且明确注明是否“达成”。以上评价形成的记录文档均由学院认证工作领导小组责成教务管理人员妥善保管。评价结果一经完成即刻通知相应专业教研室,并通过会议等方式集中讨论改进措施并落实到后续整个教学过程中,将评价反映出来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改。并由专业负责人和教学管理部门共同监督持续改进,直至其评价合格。



关闭窗口
 
 
   
   
   
   
   
   
                   
 

 

陕西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新闻网  版权归陕西科技大学化工学院所有  地址: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大学园区